地,相公总算醒了!”一直守护在旁的林如烟欣喜起身,轻拍胸口道。
半个多月来,陈无邪除了吃喝拉撒,一股脑儿的沉浸在此地,把她吓坏了,若非一位老前辈告诉她不用着急,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。
“辛苦你了!”
陈无邪揽住她,亲了一下,两人的关系,早已像鱼儿与水,谁也离不开谁,柔情蜜意,无需多言。
乱石区的顿悟,让陈无邪刀势更上一层楼,由两股截然不同的刀势磨砺出来的刀,不偏不倚,非正非魔,虽比不上乱石区的两股刀势,但亦是在刀道上跨出一大步!
若说刀林内最为著名的,当数摩崖石刻,一篇《刀经》,道尽天下刀道,只是古往今来,能从《刀经》之中得到一丝武学真意的少之又少,久而久之,《刀经》便成朝圣观摩的地方。
十丈高的崖壁,光滑平坦,《刀经》以刀刻成,字体拙朴遒劲,铁画银钩,气势磅礴。
在《刀经》崖壁前,盘坐四位白发老人,有枯坐数年的,亦有调息参悟的,还有年轻刀,有的注目凝思,有的打坐练功,有的闭着双目喃喃自语,若有所获。
陈无邪在经历乱石区的“磨砺”后,对刻下石碑的刀的刀势更感兴趣。
刀林内的刻碑,大部分是前辈刀在有所领悟时所留,往往这样的刻碑都会残留下刀当时的部分刀意,从其刀意之中,又可窥到刀的刀招、刀道,与其相抗。
当然,能够留下刀意、刀势的刀,还能残留至今的,必定不是寻常,几乎都是历史上出名的前辈高人。
所以,陈无邪在刀林内,可以说是和众多前辈、高人交手,这要比学其刀招、刀式更进一步。
而《刀经》无疑是刀林内的至宝,内蕴刻下《刀经》之人的无上刀道,可谓是天下刀道之宗,传闻从中可窥登仙之路。
实际上,不止是陈无邪,《刀经》前的悟道者们,也都是在揣摩《刀经》之意,欲从石刻里寻到答案。
陈无邪在《刀经》前盘坐几日,却都无所收获,《刀经》渊博精深,玄奥万端,包罗万象,匪夷所思,描述的与武林功夫截然不同,可谓是仙家之道,非凡俗能够领悟。
“若要有所收获,怕是要到先天才可以。我修炼的《引魔诀》停滞不前,内力修为尚处二流,莫非是修炼之法不得当?”
陈无邪默默体悟,他现在不缺刀法、刀招,可内力修行却落了下乘。
“日缺则盈,月满则亏,刀势、刀意过盛,对身体负担巨大,程何就是例子,需要忍受刀意侵体的痛苦,何况,若想突破先天,必须打通任督二脉,像程何那样,要纯粹以刀势贯通任督,以刀法破境,万中无一,极其艰难,实属旁门左道。”
陈无邪每日运转《引魔诀》,勤修不辍,内力浑厚,不弱于一般的一流高手,但终究不入一流,内力只在十二正经流转,各自为战,犹如散沙,华而不实。
若是突破一流则不同,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,勾连十二正经,统摄经脉气血、协调阴阳,至关重要,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力循环,内力循循相生,源源不绝,其强大之处,自不用多说。
不过,由于修行内家功法不同,突破一流之后,内力差距就体现出来,因此,一流高手之间,实力差距巨大,弱的一流高手,说不定还不如大门大派的二流弟子。
也因此,刀林的传承对许多独行刀而言,就是一个机缘,因为刀林内,不仅有刀法,还有一些坐化于此,却心有不甘的前辈、高人留下的秘籍、功法,若能得到,就可省去许多麻烦。
此外,刀林内的老人、刀卫若觉得年轻刀之中有不错的后辈,亦会出言指点,他们由于刀林规矩,无法插手江湖事务,但收收徒,指点下后生晚辈还是可以的。
听说程何就被一位同练慢刀的前辈收为弟子,而钱千、蓝笑生和其他刀可也有收获。
第九十七章虚冥刀势相争内功修为难进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